明神宗万历身上有件比杀人如麻的朱元璋和朱棣更可怕的武器—懒。从万历十四年(公元1586年)九月十六日起,这位皇帝就开始罢工,三十多年如一日地窝在紫禁城里冬眠。其间,大臣们无论怎么恳求、谩骂、抱怨,万历皇帝就是不上班,不见大臣,不办公。皇帝的专职工作是治理国家,他不工作,国家肯定乱套。最明显的一个情况就是“人滞于官、官曹空虚”,即官员任免工作大面积瘫痪。到万历四十七年,中央九部中只有户部和通政司有部长,刑部和工部由其他部门兼职代管,史部、礼部和兵部只有公章没有人。
展开剩余95%李廷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场的。李廷机,生于嘉靖二十一年(公元1542年)。在万历十一年的全国大孝中,高中榜眼。李廷机人品好,官风清廉,在南京任职期间,严厉打击乱收费现象,同时鼓励经商,把这里的商品经济重新振兴了起来。负责浙江会试期间,他严肃孝风,坚决杜绝考场作憋,为国家选举了一批像模像样的高素质人才。而且,他是当时全国有名的大善人,只要碰见乞讨人员就发钱,结果到他退休时自己家一贫如洗。
也许正是他的这份清正廉洁感动了懒虫万历。万历三十四年,他被提拨为宰相,进入内阁供职。当时不但内阁官员奇缺,自己工作繁重,最难办的是全国各地每天都有成千上百份奏折送来,懒惰的万历看都不看,让成堆成堆的奏折躺在皇宫里睡觉。工作难也就算了,但当时东林党己经成了气候,他们一心想让李三才、郭正域两人做宰相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这帮人成天写奏折、泼口水,诋毁李廷机。李廷机不像万历那么脸皮厚,挨了几个月骂就抗不住了,拍拍屁股递上辞职信准备走人。他原本估计皇帝大人懒点,得交个三五份才能批下来。为此,他把房子捐给穷人,让全家老小卷铺盖先走,自己则一个人跑到庙里凑合住了下来。
五份辞职信呈交上去了,万历没反应。李廷机毫不气馁,又写了五份,万历依然没反应。李廷机火了,继续写,写他五十份,就不信万历不给批。就这样,可怜的李廷机在破庙里住了整整五年,写了123份辞职信,结果是领导的批条没得到,反倒得到一个“庙祝阁老”的绰号。最后,李廷机索性自己把自己解雇,顶着抗旨的罪名、冒着杀头的危险,自作主张跑回福建老家去了。幸运的是,万历也懒得追究,任他去了。四年后,贫困潦倒的李廷机病逝,万历这个时候罕见地勤快了一次,赐赠他少保头衔,谥“文节”。
张苍是代王刘恒的相国,因铲除吕后余党有功,刘恒被拥立为皇帝—汉文帝后,恰巧丞相灌婴去世,张苍便继任为丞相。张苍曾对汉代统一音律、历法和度量单位做出过贡献,也算一代名相。早年,张苍跟随刘邦攻打南阳的时候,犯了死罪正要处斩,王陵发现其人皮肤白皙,身材如葫芦一样肥硕饱满,很惹人喜欢,就设法救下了他。
张苍祖辈及父亲都是身材矮小不足五尺的人,如果用古代“七尺男儿”的尺度衡量其祖辈的话,其祖辈均为残疾。张苍为了改变家族的遗传基因,就特别注意营养保健,他不饮酒,不吃辛辣食物,偏偏喜欢以人乳为食,他喜欢音律,擅长吹奏律管和唱歌,他乐观洒脱、无忧无虑。最终他的努力还真的得以实现,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形象,还惠及子孙两代,他儿子身高八尺,孙子六尺多一点。
被免去丞相职务后,他更是注意养生,因年老嘴里没有了牙齿,他便养了一百多位女人当他的乳母,每天、每顿饭都是吃人的乳浆生活,最后,他活了100多岁才去世,这在当时真的可以申报“吉尼斯世界纪录”了。
另外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常常以人乳喂猪,所以他家的清蒸猪蹄味道十分鲜美,令皇帝也大感惊讶。
两处皆提及人乳之特效,不禁想起了以前网络热议的人乳宴、人乳喂猫、喂狗、喂虎等等,我不禁想问这人乳究竟应该喂谁?我不是营养专家,不知道它的医学价值,只是如此多的信息让我感觉,人乳肯定有它的神奇之处了。只是从史实中透露出:权贵们生活糜烂的程度超乎普通人的想象,惊叹不已!
我想,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,任何不顾人性、贬低、侮辱女性权益的做法,都不值得提倡,如此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!
黄帝第四妻室—嫫母
古代最出名的丑女,当首推嫫母,黄帝授以“方相氏”官位,利用她的相貌来驱邪。5000年前,黄帝为了制止部落“抢婚”事件,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,性情温柔,面貌丑陋的丑女(封号嫫母)作为自己第四妻室。并广而告之天下人:“重美貌不重德者,非真美也,重德轻色者,才是真贤。”史传记载,嫫母“锤额蹙颚,形粗色黑”。
(见唐代《琱玉集》卷十四《丑人篇》),《路史后纪》卷五:“次妃嫫母,貌恶德充。”汉王子渊《四子讲德论》中云:“嫫母倭傀,善誉者不能掩其丑。”屈原《九章:惜往日》:“妒佳冶之芬芳兮,嫫母姣而自好。”从这些描述看得出,嫫母脑门突出似锤下巴短缩,身材矮小粗壮怪异,面色发黑如炭,即使善于谄媚者都不好意思开口夸了,足见奇丑无比,形同母夜叉,但为人贤德。
嫫母不负黄帝的厚爱,对妇女们实施德化教育。当她看到当时人们冬衣兽皮,夏穿树叶时,就发明了养蚕缫丝,把丝织成绸子后,又染上各种颜色,用来做衣服。这样就解决了人们赤身裸体,有伤风化的难题。后人为了感谢嫫母的这一重大发明,尊称她为“先蚕姑娘”。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,因嫫母内助有功,黄帝败炎帝,杀蚩尤。
2.齐宣王之后—钟离春
即“无盐”。汉刘向《列女传.齐钟离春》略云:钟离春者,齐无盐邑之女,宣王之正后也。其为人极丑无双,炫嫁不售,自诣宣王。宣王拆渐台,罢女乐,退诌谀,卜择吉日,拜无盐君为后,齐国大安。又《琱玉集》卷十四《丑人篇》:“无盐,六国时齐无盐邑之女,极丑。为人长肘戾股,细颈结喉,锐额欠颐,亚胸坠肩,身体枯黑,龋牙塌鼻”年过卅,行嫁不售。时齐宣王方置渐台,无盐乃自玄于宣王,申四殆之说。宣王于即停渐台,罢女乐,退谗言,进直谏,即拜无盐为皇后亦谡此。
她额头前突,双眼下凹,鼻孔向上翻翘,头颅大,头发少,劲部喉结比男人的还要大,皮肤黑红,四十未出嫁。当时执政的齐宣王政治腐败,国事昏暗,性格暴烈,喜欢被人吹捧,全国上下人心惶惶。钟离春虽然貌丑,但饱读诗书,志向远大,她为了拯救国家,冒着杀头的危险,来到都城临淄,见到了齐宣王。只见那丑女举目、张口、挥手,然后指着膝盖高喊:“危险啊!危险啊?”
丑女一番振聋发聩的剖析,使齐宣王如梦初醒,大为感动,说:“如果你不及时来到这里提醒我,我哪会知道自己的过错啊!”把钟离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宝镜。为了表明自己痛改前非,他让钟离春做了皇后。后来任用田忌、孙膑等大将,齐国成为实力最强的“千乘之国”,临淄成了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。
元人还将她的事迹编成杂剧,赞扬她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。
3.齐愍王之妻—宿瘤
生长在齐国都城郊外的丑女,宿瘤,连姓名也没有流传下来,正史中只有一句:“君子谓齐瘤女通而有礼。”宿瘤世居临淄东郊,以采桑,养蚕,缫丝为生,因为劲项下长了一个大瘤子,所以大家就称她“宿瘤女”,整天忙忙碌碌为生活操劳,年逾花信还无人问津。“瘤子”长在劲下,就是甲状腺肿大,古代医药不够发达,无法抑制,无法切除,也不明白病因。
尽管远远近近的婚龄男子,都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宿瘤,但她却不以为意,依然我行我素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对周围的一切不闻不问,甚至不屑一顾。她这种以众不同的性格,突然引起齐愍王的好奇心理,不惜移樽就教,不接触不知道,一接触吓一跳,齐愍王对她的贤德才智肃然起敬,更为敬重而滋生爱意。
可惜宿瘤早逝,齐愍王失去了一个有力的强内助,否则有可能历史将改写。
4.东汉贤士之妻—孟光
《后汉书.梁鸿传》:“为人赁春,每归,妻为具食,不敢于鸿前仰视,举案齐眉。”“兴案齐眉”这个成语讲的是东汉贤士梁鸿妻子的故事。
相传孟光随梁鸿至吴地为人佣工。梁鸿归家,孟光每为具食,举案齐眉,以表示对丈夫的敬重。但这位贤妇的模样却“粗陋无比”,“肥丑而黑”,能“加兴石臼”。孟光未嫁时,有人给她做媒,她都不肯嫁,说是“必嫁梁鸿”,梁鸿是当时的大名士,是位儒雅倜傥的美男子,当地不少达官贵人、名门望族,都想把女儿嫁给他。所以当人们听了孟光的话后,都讥笑她是不切实际、癞蛤蟆想吃天鹅肉,取笑她眼界太高。但梁鸿却看中了孟光的品行,断然娶孟光为妻。
夫妇婚后第二天,孟光就脱去新娘绮罗之服,换上粗布衣衫,操持家务。梁鸿虽然很有学问,却不愿为官,曾作一首《五噫歌》而被当权者追杀。梁鸿夫妇逃至吴地(今苏州一带)后,在富商门下做雇工,白天梁鸿为人舂米,晚上每当他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时,孟光己经为他做好了香喷可口的饭菜。她非常敬重丈夫,不敢抬头直视,就半曲身子将盛着饭菜的托盘举至眉前端给丈夫吃。有一次给主人看见了,惊叹道:“能使妻子这样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!”于是换了间大房子给梁鸿夫妇居住,自此梁鸿方得潜心学问,闭门著书十余篇,夫妻二人过着清贫而和谐的生活。
后代文人常引“窜梁鸿于海曲,岂乏明时”来抒发自己一生襟怀未曾开的抱怨。
5.东晋名士之妻—阮氏
《三国志》里有许允的传说,说明他是个名人。东晋的许允娶了阮德慰的女儿为妻,花烛之夜,发现阮家女貌丑容陋,匆忙跑出新房,从此不肯再进。后来,许允的朋友恒范来看他,对许允说:“阮家既然嫁丑女于你,必有原因,你得考察考察她。”许允听了恒范的话,果真跨进了新房。但他一见妻子的容貌拨腿又要往外溜,新妇一把拽住他。许允边挣扎边同新妇说:“妇有四德,(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四种德行),妳符合几条?”新妇说:“我所缺的,仅仅是美貌。而读书人有“百行”,您又符合几条呢?”许允说:“我百行俱备。”新妇说:“百行德为首,您好色不好德,怎能说俱备呢?”许允哑口无言。从此夫妻相敬相爱,感情和谐。
许允任吏部郎,所任用的地方官吏如郡守,都是他的同乡,于是魏明帝派人把他抓起来。武士带走许允的时候,许允妇光着脚追出来,告诉许允:明君可以用道理去说服,不能求情。许允被抓后,家人号泣,许允妇说:不要紧,他很快就会回来。然后煮了小米粥等许允回来。等到明帝审问许允用人之事,许允答到:为国选才,一定要了解他们。臣的同乡,是臣了解的人,陛下可以考察他们是否称职,如果不称职,臣愿领罪。考察的结果,许允任用的同乡都称职,于是明帝放了他。
6.诸葛亮之妻—黄月英
《三国演义》里她没有出场,可能是有点自知之明。刘备第二次探孔明“茅屋”未果回家之时(刘皇叔可能有点偷窥的嗜好),正好碰见黄月英的父亲黄承颜骑着毛驴迎面赶来。书中是这样描述的:“玄德滚鞍下马。”能够把刘备吓成这个样子,可见其容貌真的非同一般。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女,黄月英的容貌就不难想象了。
黄月英,又黑又小,一头黄发,身形猥琐,俗不可耐,但能诗善文,博学多识,相夫教子,勤劳持家,成就了诸葛亮“功盖三分国,名成八阵图”的千秋大业。
诸葛亮六出祁山,威震中原,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,叫“木牛流马”,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食运输问题,又发明“连弩”这种新式武器,出敌致胜,魏国大将张部就死在这种武器之下,实际上这些都是他丑媳妇教的。据范成大《桂花虞衡志》记载:“汝南人相传,诸葛亮居隆中时,友人毕至,有喜食米者,有喜食面者。顷之,饭、面俱备,客怪其速,潜往厨间窥之,见数木人椿米,一木驴运磨如飞,孔明遂拜其妻,求传是术,后变其制为木牛流马。”此外,诸葛亮五月渡沪,深入南中,七擒孟获,为避瘴气而发明的“诸葛行军散”,“卧龙丹”也是丑媳妇教给他的。
7.无名氏—东施
东施效颦:丑女来效颦,还家惊四邻。(见李的《古风》)越国美女西施因心口痛而常常用手捧住心口微蹙着眉头,病态美的样子十分的姣好。东邻丑女也模仿西施的捧心蹙眉,使本来丑陋的长相更加丑陋可怕。邻居们望而生厌,有的闭门不出,有的干脆带着妻儿逃之夭夭。这就是“东施效颦”典故的来历。于是东施和西施成为丑与美的典型,一直活在人们的口头和笔下。此谓“丑而愈丑,美而愈美”。
8.登徒子之妻
蓬头挛耳,魇唇历齿,旁行踽偻。(见《登徒子好se赋》)意思是头发蓬乱,耳朵蜷曲,豁嘴唇,露着稀稀拉拉的牙齿,驼着背,走起路来歪歪斜斜。登徒子曾向楚王说宋玉好色。后来宋玉在楚王面前为自己辩护,由于登徒子没有在场,宋玉得以利用机会为自己开脱,极力诡辩,并对登徒子大肆攻击。章华大夫受了迷惑而从旁支持,从而使宋玉得以辩白。宋玉为表明自己不好色,塑造了一个举世无双的美女来自我烘托,说这位美女登墙三年偷看自己,而他一直无动于衷,于是解除了楚王担心他乱后宫的心事。
接着描述登徒子如何喜爱丑陋妻子,与她生了五个孩子,从而把“性好se”的罪名加在登徒子身上,使登徒子蒙受不白之冤。两千多年来,“登徒子”竟成了“好色之徒”的代名词。
9.西晋丑皇后—贾南风
贾南风,是西晋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,史称惠贾皇后。贾南风之父是西晋的开国元勋贾充,这是她能够与皇太子联姻的主要原因。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丑女人:据史书上记载,惠贾皇后身材矮小(约1.4米左右),面目黑青,鼻孔朝天,嘴唇保地,眉后还有一大块胎记。根据史书《晋书》及《资治通鉴》所记载,贾后淫虐非常,除了与太医令私通以外,更经常派人在路上寻找美少男,并加以虐杀。《普书列传第一》帝曰:“卫公女有五可,贾公女有五不可。卫家种贤而多子,美而长白;贾家种妒而少子,丑而短黑。”贾南风的“暴戾”和“专治天下”及废黜太子奸谋,终于引起司马氏宗室诸王的强烈不满和反对。贾南风xy.ba94.cn/k8jum的干政,终于导至了“八王之乱”的发生,更使西晋“宗室日衰”,大一统的中国,从此陷入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。其中贾南风本人罪责是难逃的。
本以为上天关闭了一扇窗,定会开启另一扇窗,人们总期待丑陋的人会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灵,像《巴黎圣母院》里丑陋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,但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丑陋的女人都是贤德的!
10.光绪的皇后—隆裕
光绪的皇后叶赫那拉氏,是慈禧亲弟都统桂祥的女儿,就是隆裕皇后。隆裕皇后长得不漂亮,既瘦弱,又驼背。这门亲事是慈禧皇太后下旨给定的,光绪虽不满意,却也无奈。皇后叶赫那拉氏与光绪皇帝的婚姻,完全是政治婚姻。慈禧将自己侄女嫁给自己外甥,目的就是在宫闱椒房,探悉皇帝的内情,控制和操纵皇帝,并为尔后母族秉政、太后垂帘听政做铺垫。光绪皇帝同皇后叶赫那拉氏大婚后,情不投,意不合,始终是一门不美满的婚姻。隆裕皇太后在民国二年(1913年)正月十七日,死于太极殿。
926年三月,时任后唐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的李嗣源趁镇压叛乱时造反,不服皇帝李存勖的统治。李存勖亲率部分军队去征讨李嗣源,但在路上,许多士兵都跑进李嗣源的阵营里,同时,李嗣源又占据了大梁,李存勖只好返回洛阳,准备联合他的长子魏王李继岌西征归来合兵一处,再进剿李嗣源。想不到的是,就在四月一日这一天,兵变发生了。
在此之前,李嗣源的先锋石敬瑭带兵逼近汜水关。李存勖火冒三丈,再加上众大臣的乱哄哄,李存勖决定亲自率军赶去扼守汜水关。四月一日这一天,他所统帅的骑兵和步兵按照他的命令,在洛阳城外等候出发。李存勖一早起来,和武将们吃早餐,忽然听到宫城兴教门外一片喧嚣声。他急忙拿起武器,带贴身的骑兵侍卫前去查看。到中左门,只见他的亲兵领导人郭从谦正领着他的亲兵向他冲来。
李存勖气得哇哇怪叫,大骂道:“你这个戏子也敢造反?”
郭从谦本是一戏子,因为嗓子好,所以被热爱戏曲的李存勖收留。李存勖见此人不但能唱,还能打,就让他做了亲军领导人。郭从谦除了善于唱歌,还善于拉扰势力。他先认了后唐大将郭崇韬为义父,然后又跟义父郭崇韬打得火热。当郭崇韬被李存勖的皇后杀掉后,他在部属中为郭崇韬鸣冤叫屈。李存勖知道后,把他叫到面前,训斥道:“你跟老郭的关系我早有耳闻,他活着时你亲近他也就罢了,他现在死了,你居然还这么亲近他,你是不是有什么事?”
郭从谦冷汗直冒,从这以后,他对李存勖是又怕又恨。李存勖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给郭从谦看,总有一天他会杀掉郭从谦。郭从谦只好暗中鼓动亲军,对李存勖极尽挖苦之能事。这一天,他终于等来了机会,发动了兵变。据说,这位郭艺人发动兵变的初衷是想拥立自己的义父当皇帝,可他不知道早在两个月前,他义父就被李存勖处死在洛阳宫中了。也就是说,这位艺人发动的兵变没有目的的,纯粹是瞎胡闹。
李存勖骂完他,就一马当先,带领贴身侍卫冲杀过去,将郭戏子和他的叛军赶出门外,并迅速关上了大门。郭从谦可不是什么善类,在门外又重新组织人马,见攻不进去,就开始放火。火势一大,李存勖的侍卫全都跑了,郭戏子又杀进门内。李存勖与剩下的几十名侍卫(其中有三份之二的是宦官和戏子)拼死抵挡,在乱战中,不知是那位英雄,向李存勖的脑袋射出一箭,李存勖听得风声,慌忙躲闪,可惜,没有闪过,箭正中其面门,痛得他哇哇怪叫。众侍卫赶紧把他从城楼上扶下来,拨出箭来,血柱直冲苍天。
李存勖流了太多血,忽然觉得口渴。侍卫急忙跑进宫里跟刘皇后说了这件事。这位刘皇后正在收拾财宝,准备逃跑,听说丈夫中了箭,也不去探望,只端了一碗乳浆,叫侍卫给丈夫喝。
这位皇后肯定不懂医学,因为人在失血过多的情况下一旦接触到奶浆,就会加速死亡。果然,李存勖喝完这碗乳浆后,就一命呜呼了。
几个戏子很怕乱军进来侮辱主人的尸体,就把尸体拖到一平台上,在上面扔了一些李存勖生前摆弄过的乐器,一把火烧了。
李存勖是后唐的建立者,可以这样说,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。在前半生,他用热血与勇气打造了一个国家;后半生,他用乐器和吝啬摧毁了一个王朝。
贺若弼(544年~607年),复姓贺若,字辅伯,河南洛阳人,鲜卑族。北周隋朝时期名将,北周金州刺史贺若敦之子。
少时豪杰
贺若弼,少有大志,甚为骁勇,善于骑射,博闻强识,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。北周齐王宇文宪闻后,对他十分器重,用为记室。不久,封当亭县公,升小内史。
北周入仕
当时周武帝宇文邕当政,北周武帝对太子要求十分严格,太子宇文赟德行不端,害怕父皇知情,于是矫情掩饰。所以,太子的过失北周武帝一点也不知道。 上柱国乌丸轨曾对贺若弼说:"太子一定不能身担大任。"贺若弼对此很是同意,劝乌丸轨去告诉北周武帝。乌丸轨便借机对北周武帝说:"皇太子不是帝王人选,我也曾和贺若弼讨论过这件事 。"北周武帝忙召问贺若弼。贺若弼知道太子的地位已不可动摇,且牢记父亲临终遗言,恐祸及其身,于是回答说:"皇太子德行操守日有所新,我没有看见他有什么缺点。"北周武帝听后默然不语。事后,乌丸轨指责贺若弼出卖了自己。贺若弼却说:"君不密则失臣,臣不密则失身(君主若不有所隐藏,就会失去臣服于自己的大臣;大臣4r.ba94.cn若不有所隐藏,就会失去自己的身家性命)。所以,我不敢轻率发表对太子的评议。"果然,后来太子继位,乌丸轨被诛杀,贺若弼却免受其祸。
公元579年(北周大象元年),贺若弼随上柱国、行军元帅韦孝宽攻克淮南(泛指今淮河以南地区)、寿阳(今安徽寿县)等数十城,使长江以北土地都划入北周。其中贺若弼所出计谋居多,于是拜为寿州(今安徽省寿县)刺史,改封襄邑县公。
次年,杨坚为北周大丞相,总揽朝政,众心不服。相州总管尉迟迥于邺城(今河北临漳县)起兵造反。杨坚怕贺若弼随之生变,急派亲信长孙平取而代之。
官拜总管
公元581年(隋开皇元年),杨坚受禅登基,改国号隋,是为隋文帝。杨坚称帝后,就有吞并江南、统一中国之志。杨坚查访可胜任者戍镇江淮。尚书左仆射高颎推荐说:"朝臣之内,文武才干,没有比得上贺若弼的。"杨坚很是赞同。于是杨坚拜贺若弼为吴州(今扬州一带)总管,镇江北要地广陵(今江苏扬州市),委派给他平陈之事,经略一方,作灭陈准备。贺若弼欣然从命,并给寿州总管源雄赋诗一首,写道:"交河骠骑幕,合浦伏波营,勿使麒麟上,无我二人名。"然后赴广陵(今江苏省扬州市)任所,整军经武。
公元587年(隋开皇七年),杨坚多次谋议灭陈之策,高颎、杨素、光州刺史高劢、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争献平定江南的计策。贺若弼也献取陈十策,获得隋文帝称赞,赠赐宝刀。
击破陈军
公元588年(隋开皇八年)十月,杨坚在寿春(今安徽寿县)设淮南行台省,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,主管灭陈之事。又命杨广、秦王杨俊、杨素并为行军元帅,高颎为晋王元帅长史,右仆射王韶为司马,集中水陆军51.8万,由晋王杨广节度,东至大海,西到巴、蜀,旌旗舟楫,声势浩大。隋军自长江上游至下游分八路攻陈,贺若弼为行军总管,率军出广陵,集中在长江北岸。攻陈前,贺若弼卖掉老马,大量购买陈船,藏匿起来,又买破旧船只五六十艘,泊于小河,使陈军以为隋军没有战船。又多次将换防士兵集于广陵,大张旗帜,营幕遍野,还使士卒沿江射猎,人马喧噪,陈军因被迷惑,所以毫无察觉。
公元589年(隋开皇九年)正月初一,长江下游隋军乘陈欢度元会之际,分路渡江。贺若弼军提前发起进攻,出广陵南渡。陈军猝不及防,慌溃而逃。初六,贺若弼军乘势攻占陈南徐州(今江苏省镇江市),擒其刺史黄恪,俘获敌众6000余人,均优待释放。贺若弼军军令严明,秋毫无犯,有军士拿民间一物者,立斩不赦。又进军蒋山的白土冈,先后击败陈将田瑞、鲁达、周智安、任蛮奴、樊毅、孔范、萧摩诃等。贺若弼于是从北掖门入城。但此时西路军总管韩擒虎已率五百骑兵于朱雀门先期入城,并俘获陈后主,占据了府库。贺若弼令将陈后主带来一看,陈后主惶恐流汗,甚为惊恐,多次下拜。贺若弼对陈后主说:"小国的君主给大国公卿下拜,这是礼所当然的。你也不要害怕,入朝定能做个归命侯的。"但是贺若弼愤恨自己没有先期抓获陈叔宝,功劳在韩擒虎之后,就与韩擒虎争功相骂,甚至挺剑而出。
加官进爵
隋文帝听闻贺若弼立功,很是高兴,下诏褒奖,晋王杨广却认为贺若弼先期决战,违反军命,于是把贺若弼交给了执行军法的官员。隋文帝杨坚召见贺若弼,很是赞赏,赐给御坐,进位上柱国,封爵宋国公,真食襄邑三千户,给予许多赏赐,又把陈叔宝的妹妹赐给他做妾。拜右领军大将军,不久转右武候大将军。
灭陈以后,贺若弼地位更加显贵,他的兄长贺若隆做武都郡公,弟弟贺若东为万荣郡公,并为刺史、列将。贺若弼家有珍玩不可胜数,婢妾都身穿绫罗绸缎,生活奢侈。
除名为民
从此,贺若弼骄傲自满,自以为功名在群臣之上,常以宰相自许。既而杨素为右仆射,贺若弼仍为将军,心里很是不平衡,还将不满的情绪显露出来,因而于公元592年(开皇十二年)遭致罢官。而贺若弼怨气愈甚,又过了几年,隋文帝将贺若弼下狱。隋文帝责问他说:"我任命高颎、杨素为宰相,你却总是放言,说这两个人只是酒囊饭袋,这是什么意思?"贺若弼回答说:"高颎,我的老朋友了,杨素,我的舅子。我都知道他们的为人,所以才说这些话。"公卿认为贺若弼怨愤过重,奏请处以死刑。隋文帝犹豫数日,考虑到他的功劳,于是免他一死,除名为民。几年之后,贺若弼恢复了爵位,但隋文帝忌其为人,所以不再被任用。然而每次宴请赏赐,都给他很高的待遇。
公元599年(开皇十九年),隋文帝于仁寿宫赐宴王公,席间诏贺若弼作五言诗,所作诗中词意愤怨,隋文帝看后还是宽容了他,并没对他治罪。有一次,突厥使者来朝拜,隋文帝让他射箭,使者一发即中,隋文帝说:"除了贺若弼,这里没有人能比的过他了"。于是命贺若弼引弓射箭,果然也是一发即中,隋文帝见了非常高兴,对突厥使者说:"此人是上天赐我的!"
惨遭诛杀
公元604年(仁寿四年),杨广即位为帝,贺若弼就更加被疏远了。公元607年(大业三年)七月,贺若弼随杨广北巡至榆林。杨广命人制造了一个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篷,用来接待突厥启民可汗及其部众。贺若弼认为这太过奢侈,与高颎、宇文弼等人私下议论,被人所奏。杨广认为他这是诽谤朝政,于二十九日(公元607年8月27日)将贺若弼与高颎、宇文弼等人一起诛杀,时年六十四岁。
包孝肃公家训云:“后世子孙仕宦,有犯脏滥者,不得放归本家;亡殁之后,不得葬于大茔之中。不从吾志,非吾子孙。”共三十七字。其下押字又云:“仰珙刊石,竖于堂屋东壁,以诏后世。”又十四字。珙者,孝肃之子也。
文言文翻译
包孝肃公(包拯谥号)包拯在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:“后代包家子孙做官的人中,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,都不允许回归老家;死了以后,也不允许葬在家族祖坟上。如不继承我的志向,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。”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。在家训4r.ba94.cn/5fkj6后面签字时又写道:“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,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,用来晓喻包家后代子孙。”原文又有十四个字。包珙,就是包拯的儿子。
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股市配资行情,皆为利往。普天之下,芸芸众生,有几人不为名利所困,蜗角虚名,蝇头小利,莫不汲汲以求,更有甚者,蝇头小利,不择手段。而“廉洁”是个异类,他视富如浮云,弃功名如憋履,自动地远离功名的泥潭,而保留这一份纯洁,它就是混浊空气中的一缕清风。今人云:“一官之需,何必八珍九鼎,一官之正,何必干利石禄”。
发布于:河南省天牛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