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7篇原创文章配资世界
当代人最怕的三件事:没钱、头秃、体检结果亮红灯。
当代人最费钱的三件事:抗衰护肤品、抗衰保健品、看病/按摩/吃药。
过去,血管老化往往从50+开始。如今,30+就做冠脉搭桥的患者已比比皆是。00后们案头的各种小药丸数量,早就直逼他们的父辈甚至祖父辈……年轻一代三高患者门诊病历里,几乎人手一条模版般的主诉:\"长期外卖饮食\"。
今天这篇,不抨击外卖饮食,也不评价保健品。而是跟大家分享一个重量级颠覆性新知:“营养暗物质”。耐心读完,你可能会重新审视你每天吃进嘴的一切,不论食物还是小药丸。
你或许知道“每天一苹果,医生远离我”。但,如果我告诉你:关节润滑剂在洋葱皮下待命了数百年,各种果皮含3000-8000种人工无法合成的抗衰分子,一片大蒜皮 = 6802份微血管保护基金,熬夜党/外卖族最需的天然修复剂,正在厨房被'放生……你会以为我在给你讲玄幻故事吗?
真相是:我们日常三餐的每一口米饭、果蔬、甚至炝锅用的葱姜蒜里,藏着将近14万种尚未被完全解码的抗衰分子(划重点:尚未被完全解码!也就是说,还没能被提取和制造成各种你斥巨资补充的小药丸)。它们不只是我们传统理解中的“营养素”,它们还掌管人体综合健康、疾病预防、甚至延缓衰老。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最新发表来自哈佛学者的综述,为我们揭开了“食物宇宙”中不为所知的重大秘密——营养暗物质(Nutrition Dark Matter,以下简称NDM)。
人们对食物的认知,只是冰山一角
如同人类对宇宙的认知,我们对食物的了解,或许还不到1%。
碳水化合物、脂质、蛋白质、维生素、矿物质和水——在众所周知的这六大类营养素的基础上,各国食物数据库还细化追踪到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150种微量营养素与宏量营养素,并以它们为核心框架,主导大众认知食物及规划健康饮食。不过,这150种营养素并不能涵盖日常食材的完整化学多样性。
在上述营养素组成的“太阳系”之外,还有磅礴的宇宙。宇宙里有每天被我们丢进厨余垃圾桶的大蒜皮、洋葱皮、茄子皮、橘子皮……有很多人不愿意啃的西兰花根、草根、白菜根……还有已经被东方老祖宗们充分开发的各种药食同源的植物~~ 它们低调沉默,却无比强大!我们以为自己丢弃的是垃圾,其实错过了拥有超群抗衰战斗力的天兵天将!
营养暗物质星图
这一次,哈佛团队在实验室里搞了件大事,或有可能重新定义“饮食与健康的真正关系”——通过整合质谱数据、基因组预测和文献挖掘,把人类经常吃的3000多种食物“拆解”到了分子层级,并且给这些分子绘制了“营养暗物质分子全家福”,如同编制宇宙星图。
当数据库最终定格在139,443这个数字时,连研究者自己都瞳孔地震:原来普通食材里藏着这么多未知活性分子,比传统认知的150种营养素的900倍还多!
关键是:这些NDM分子不仅决定了食物的色、香、味,更通过结合人体蛋白、调节肠道菌群,默默影响着代谢、免疫甚至基因表达。它们就像宇宙中那些看不见摸不着、却主宰星系运行的暗物质,不提供热量,不参与代谢,却在细胞深处操控着我们的衰老进程。
这里,我们要请出大蒜这位重磅嘉宾:颜值平凡、体味愁人,抗衰能力却强大到碾压食物界朋友圈!那些接受不了大蒜的小伙伴们,你们丢掉的不是简单的“调味品”,而是6802种生物活性分子!包括但不限于能精准锚定血管炎症的有机硫化合物\"阿霍烯\"、能调动细胞抗氧化军团的对香豆酸。而大家熟知的大蒜素,只不过是1/6802。
生大蒜里绝大多数“植物防御性次级代谢物”,从未出现在任何营养标签上。而营养学界熟知的美国食物数据库,也只收录了69种,且这其中不包括抗菌消炎、保护心血管能力超震撼的大蒜素、阿霍烯……!对比69和6802,嫌弃生大蒜且日啖一堆保健品的你,此刻有没有从舌尖一直悔到菊花?
延伸科普一下“植物防御性次级代谢物”这个概念:植物们其实非常聪明,它们也想顺利繁衍壮大家族而不被各种病虫害“暗算”。因此,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,各类植物纷纷“研究”出一套专属的“防火墙”——次级代谢网络,集合了多酚、萜类、生物碱等不同兵种病力的活性分子,多点位多线作战。比如业界大亨大蒜所拥有的那6802位小弟。至于植物进化出这些防火墙用来干啥,该研究没有展开聊。
食物分子比抗衰药更\"聪明\"的秘密
哈佛这项研究的结论里,有一条足以让你瞳孔地震:当前22.55%的处方药都能在食物NDM库中找到\"孪生兄弟\"!例如:阿司匹林的前身是柳树皮里的水杨酸,降脂明星药洛伐他汀最早发现于红曲米,疟疾克星奎宁提取自金鸡纳树皮。
比这个结论更震惊的是:人工合成的药物往往只能锁定单一靶点(比如某类受体)。食物NDM分子库里的各位,掌握了更加智能的“多靶点调节”,能够多线作战。以迷迭香里的多酚为例:它能同时按住血小板躁动的开关,安抚血管紧张信号,还能拦截胆固醇的搬运工……
药物与食物分子的核心差异在于:在疾病治疗中,药物仅显著调节少数蛋白;而食物分子在个体生命周期中持续影响大部分蛋白质组活性,其效应受饮食选择(摄入量/时间/基质组成等)的驱动。人体蛋白质组学显示:单个食物分子平均能调节24.44个蛋白靶点,是人工药物的近3倍!
现在,低头看看你手边的各种小药丸和你今天准备大快朵颐的加工食品,还觉得它们很香吗?
遗憾的是,人类吃了这么多年饭,却未曾完全开发食物庞大的“天然药学宝库”。目前只有1.33%的食物分子被开发利用,剩下的13万多种,正在货架上和垃圾桶里等待我们重新认领……
这里,不得不夸夸咱们中国古人们,5000年前就有了药食同源的启蒙,并持续研发至今。“健康中国 2030”规划亦明确地将 “食物成分与健康效应研究”列为重点。
给普通人的实操建议:让餐桌成为抗衰前线
想好了再投喂垃圾箱
别削茄子皮!保留西兰花茎!稍微留点儿芹菜叶子!炖煮万物时,试着把边角料南瓜籽、洋葱皮、大蒜皮啥的包进料包里……哈佛研究告诉我们,被我们嫌弃的这些边角料所含的类黄酮浓度是食用部位的3-8倍,相比于你斥巨资的贵妇霜,人家才是真正的内服外养。
吃多样化+吃彩虹态
每天争取摄入12种食材,每周争取摄入25种以上食材,外加尽量集齐七种颜色——赤橙黄绿紫白黑。重点关注植物性食物(全谷物、蔬果、豆类、坚果),它们是 NDM 的主要来源。在这个基础上,如果能力容许,时不常给同色系的食材轮换品类(研究显示:同样是绿叶菜,菠菜的叶黄素和羽衣甘蓝的芥子油苷会激活不同的抗衰通路)。
给肠道盟友\"投喂抗衰武器\"
每一口被你咽下肚的大蒜素,约30%被输送到了更重要的抗衰战场——肠道,用来投喂抗衰尖刀兵——肠道益生菌。再通过肠-脑轴给脑细胞抗衰引擎加注燃料。如果你经常吃五颜六色的天然食物,又何须补充菌株复杂性不可能那么完备的肠菌呢?
为什么天然食物比补充剂更重要
《新英格兰杂志》这篇研究里有一个关键结论:人类蛋白质组近50%受食物分子调控,各种NDM分子在体内形成复杂的化学协同网络,与人体细胞进行精妙程度远超任何补充剂配方的“生物对话”。食物的价值,远比我们以为的珍贵!
最后,我已经帮害怕变老的各位算了笔账:去年被你扔掉的抗衰资本≈3年贵妇面霜预算……是时候启动「边角料财富计划」喽~
独健康不如全家一起健康。快快转告家里主管健康投资的米其林大厨:咱家的健康资本,别都扔进垃圾桶。天然的降压降脂降糖药、关节润滑剂和心血管清道夫,都藏在那些不起眼的边角料里……扔了可就亏大发咯~
—— 全文终 ——
(文中用图来自网络)
记得给公号加 ⭐️星标哦
否则可能随时找不到我
遂谦碎碎念
钱是个好东西,得用对地方~
参考文献:
Giulia Menichetti, Albert-László Barabási and Joseph Loscalzo. Chemical Complexity of Food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rapeutics. N Engl J Med 2025;392:1836-1845. DOI: 10.1056/NEJMra241324
天牛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